请提供一些 "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"的事例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8 14:44:12
百度里的那个回答 为明天准备 我已经看过了 所以请例举些别的事例
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
发 音 rén wú yuǎn lǜ,bì yǒu jìn yōu
释 义 虑:考虑;忧:忧愁。人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。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,周密的考虑。
出 处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’”

例:
*为明天做准备*
认识詹姆士,是在一次酒会上。身为美国一家跨国公司驻华代表,全权负责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业务。我希望采访他,他欣然接受,并预定了时间。那次采访很顺利,就在快结束的时候,我按惯例问他公司未来有什么规划 ?原想他会像以前采访的一些企业家说几句“展望宏图、实现目标”之类的话。没想到,他很认真地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份公司未来 15 年发展规划书。
这份规划是 3 年前做的,里面分析预测从 1995年到 2010 年全球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,包括产业形势和竞争形势等,企业目前产品定位及现有任务在未来发展方向,拓展哪些新的增长点,如何为未来发展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、企业机制等,厚厚的像一本大学教材。我不禁想起以前采访过的国内的企业家,他们也有规划,但太宏伟,太抽象,什么赶超一流、进入五百强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等等,缺乏具体细致、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分析数据。而且时间最长的也不过 5 年。像他们这样一直做到 2010 年,太遥远了 ! 谁能想到那时会是什么样 !
詹姆士大概看出了我眼中的疑虑,不无忧虑地说:“我在美国以及来中国这 6年,陆续接触了一些中国内地的企业家,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每考察一个项目,总要先问多长时间能收到回报。当然,注重回报是必须的,我们也要首先考虑。但不同的是,我们至少要做一个 5年短期、 10 — 15 年中期、 30 年以上的长期计划,而你们中国企业家一般只做 1 年、 3 年,最长也不超过 5 年的短期计划,我感到非常惊讶。这怎么可能呢 ? 企业也像人一样,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,有一个累积发展的过程。一个人要学习积累二十几年,到 30 来岁才能比较胜任一项工作,怎么可能要求企业一岁就辉煌呢 ? ”
“不过我认为,成功的速度和灭亡的速度是一样的。”说着,詹姆士笑了笑,随手一指桌上的报纸,“不信我们打个赌,看这些被宣传报道的企业家, 10 年后还能不能存在。”